水泥在水下的施工主要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浇筑方法来完成,以确保混凝土能在水下环境中有效固化并达到所需的强度。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下混凝土浇筑方法:
1. 导管法:
导管法是最常用的水下混凝土浇筑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水深不超过15~25m的情况。
导管直径通常为25~30cm,每节长度1~2m,通过橡皮衬垫的法兰盘连接。
导管底部装有自动开关阀门,顶部配备漏斗,用于将混凝土拌合料送入水下。
浇筑时,需根据浇筑范围和导管作用半径确定导管数量和位置,一般作用半径不超过3m。
2. 泵压法:
依赖于混凝土泵送机,将拌制好的混凝土一次性泵送并灌注到施工位置。
适用于水下施工深度不超过15m的情况,通过增大导管截面积减少提升次数,确保终灌时保持充足压力。
3. 袋装堆叠法(或袋砌法):
将混凝土半满装入牢固的麻袋或布袋中,由潜水员在水下进行砌浇。
袋与袋之间的层面通过从袋孔中挤出的水泥浆互相胶结,但整体性较差,因此需交错放置并相互靠紧。
4. 开底容器法:
将混凝土拌和物装入一个易于开底的密闭容器内,轻放入水下直至到达预定位置后开底卸料。
底板口应尽可能接近基底或已浇混凝土表面打开,以确保浇筑效果。
5. 预填骨料压浆法:
在水下模板内预先填充骨料,然后通过加压或自流灌注胶凝材料,填充骨料间隙并胶结形成混凝土。
需确保水泥砂浆具有适当的流动度和抗离析性能,出浆压力与骨料平均粒径、扩散半径相适应。
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倾注法(适用于岸边水深不超过1.5m的情况)、柔性管法、活底吊箱法等,也可根据具体施工环境和条件选择使用。
在实际施工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首次浇筑的混凝土量足够,以满足导管的最小埋置深度要求,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管内混凝土的高度。
严格控制导管的提升高度,只能进行上下升降,严禁左右移动,以防止管内事故的发生。
避免随意往混凝土运输车里加水,以保持混凝土配合比的稳定性。
水泥在水下的施工需要综合考虑水深、水流速度、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并严格遵守施工规范,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