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水泥稳定层的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材料控制:
碎石:应选用粒径和级配满足设计要求的碎石,确保高强度、耐磨性和抗滑性能。
水泥:选择质量稳定、强度等级适宜(通常不低于32.5)的水泥。需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受潮变质水泥及快凝水泥。
水: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2. 配合比设计:
根据碎石的粒径、级配以及设计要求,确定水泥、碎石和水之间的合理配合比。这直接关系到水泥稳定层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水泥用量控制在5%~8%范围内。
配合比设计还需考虑混合料的抗稳缩、抗干缩性能以及经济性。
3. 施工控制:
施工前确保场地平整、清洁,并备齐所需材料和设备。
混合料拌合时,采用先进的拌合设备,确保配合比准确、混合均匀。
运输与铺设过程中,保证混合料及时运输、均匀铺设,并防止离析现象。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确保材料能够充分膨胀、密实成型。
4. 养护与保护:
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基层受损。例如,及时覆盖防止材料老化和受潮,合理设计排水系统避免积水。
5. 质量控制措施: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检测,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现场派专人监管,确保施工环节符合规范。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压实度、平整度、强度等指标。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教育。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确保水泥稳定层的质量和稳定性,满足道路工程的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