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是在1889年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的。
水泥作为建筑用胶凝材料,在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代已有自己的建筑胶凝材料发展史。例如,在公元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懂得用“白灰面”涂抹山洞,之后又学会了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到了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时代,还出现了一种名叫“三合土”的建筑材料。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停滞,中国建筑胶凝材料的发展在“三合土”阶段似乎就停止了。与此欧美国家的建筑胶凝材料却在不断发展,最终发明了波特兰水泥,并逐渐传入中国,在当时被称为“洋灰”。
也有观点认为,水泥随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建设教堂,在战争前就已传入中国。但水泥开始在中国大量使用,则是在第二次战争后,随着口岸通商、城市开放以及外国使节进驻中国,使领馆的建设推动了水泥在中国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