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水泥的养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覆盖保湿
可采用覆盖养护的方式,如使用麻袋、棉毡、稻草或麦秸等覆盖于现浇混凝土表面,以保持湿润。
对于地面工程,如地坪、路面等,湿土、砂子和锯沫也是有效的养护材料,覆盖后需间歇浇水保持湿润。
2. 养护时间

塑性混凝土一般应在浇筑后10-12小时内(炎夏时可缩短2-3小时)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2小时内进行护养。
养护期通常不少于7天,对于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14天。
3. 浇水频率
在一般条件下(气温在15℃左右),混凝土在浇筑后前3天内,白天应每隔2小时洒水一次,夜间洒水两次;3天后每昼夜至少洒水4次。
养护期间需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但也要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混凝土表面软化或冲刷。
4. 温度控制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搅拌温度高于35℃或低于5℃时,可能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不正常,需采取相应措施调整骨料温度。
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高温或低温,需采取额外的控温措施,如覆盖防晒布、加入冷却剂或加热措施等,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硬化。
5. 其他养护方法
可以使用养护膜来减少水分蒸发,养护膜一般是在混凝土开始硬化后的几个小时内喷洒在表面形成的薄膜,可以有效封闭孔隙,减少水分流失。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和施工技术要求采取控温措施,以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普通水泥的养护需要综合考虑覆盖保湿、养护时间、浇水频率、温度控制以及其他养护方法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和强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