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水泥的古代,古人通过多种方式砌砖以确保建筑的稳固和耐久性。
核心方法是使用黏土、石灰等天然材料作为粘合剂。具体来说:

1. 黏土:古代常见的砌砖粘合剂之一是黏土。古时候黏土资源丰富,特别是在山上下雨或湖泊附近,会堆积大量淤泥,其中的优质黏土被用作砌砖的粘合剂。黏土成分单一,粘合力强,非常适合用于建筑。
2. 石灰:随着技术的发展,到了宋代,人们开始使用石灰作为砌砖的粘合剂。石灰与黄黏土混合后形成白灰黏土浆,这种灰浆的粘合力更强,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久。还有使用白灰渣(烧白灰剩下的散碎白灰和燃料残渣混合物)作为粘合剂的。
3. 其他材料:除了黏土和石灰,古人还探索了其他材料作为砌砖的粘合剂。例如,在某些地区,人们使用“蜃灰”这种由海鲜壳烧制而成的材料作为粘合剂。白灰膏也是常用的粘合剂之一,特别是用于比较规矩的青砖。
通过这些天然的粘合剂,古人成功地砌筑了各种坚固耐久的砖墙和建筑,如万里长城、楼阁式塔等,这些建筑历经风雨仍保存至今,见证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