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水泥路面的配筋设计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明和配图指导:
钢筋水泥路面的配筋主要包括边缘钢筋、角隅钢筋和钢筋网等。
1. 边缘钢筋:
当混凝土面层自由边缘下的基础较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需在面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
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间距为100mm。

2. 角隅钢筋:
在承受特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面层角隅,或锐角面层角隅处,需配置角隅钢筋。
一般也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并置于面层上部。
3. 钢筋网:
当混凝土下面有基坑穿越,且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400mm或嵌入基层时,应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一定范围内布设双层钢筋网。
若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400-1200mm,则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直径为12mm,纵向钢筋间距100mm,横向钢筋间距200mm。
在路面内也可以沿纵横向配置钢筋网,配筋率为0.1\\\\~0.2%,钢筋直径8\\\\~12mm,纵筋间距15\\\\~35cm,横筋间距30\\\\~75cm。钢筋设在板表面下5\\\\~6cm处,以减轻板面裂纹的产生和扩张。
配筋设计还需考虑接缝处的处理。例如,接缝处混凝土板块的施工需手工精心操作,传力杆钢筋需严格定位,并确保杆间互相平行且与接缝垂直。
由于具体的配筋设计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因此无法直接给出具体的配筋图。但通常,配筋图会包括钢筋的布置、直径、间距等详细信息,以及接缝、传力杆等构造物的位置和大小。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路面的交通荷载、地基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以确保配筋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钢筋水泥路面的配筋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在实际工程中,建议由专业的工程师或设计团队进行配筋设计,并绘制详细的配筋图以指导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