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水泥路面的配筋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过程,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关键步骤和要点:
1. 确定配筋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钢筋的截面积和间距。
考虑路面的地理位置、使用权限和预算限制,选择适合的钢材与配筋方案。
2. 特殊部位配筋:

对于混凝土面层的自由边缘,如果基础薄弱或接缝未设传力杆,应在面层边缘下部配置钢筋,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间距为100mm。
在承受特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面层角隅,应配置角隅钢筋,以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
当混凝土下面有基坑或构造物穿越时,根据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相应范围内布设单层或双层钢筋网。
3. 钢筋加工与布置:
在施工前,对钢筋端头进行加工处理,确保相邻钢筋之间的嵌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保持钢筋的位置和间隙不变,监测钢筋的嵌入深度和位置,确保其符合设计标准。
4. 一般配筋原则:
在混凝土路面板内,沿纵横向配置钢筋网,配筋率通常为0.1-0.2%,钢筋直径8-12mm,纵筋间距15-35cm,横筋间距30-75cm。
钢筋应设在板表面下5-6cm处,以减轻板面裂纹的产生和扩张。
5. 考虑地基条件与交通荷载:
在地基软弱地段和交通特别繁重处,可适当调整钢筋网的位置或增设双层钢筋网,以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
通过上述步骤和要点,可以确保钢筋水泥路面的配筋设计既符合设计要求,又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