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用水泥的配置主要涉及水泥、骨料(包括砾石和碎石)、砂浆以及其他掺合料和外加剂的配比。以下是具体的配置要点:
1. 水泥:
通常情况下,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即可,适用于常规道路建设。对于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公路,应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荷载等级则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水泥的配比在材料总和中通常占一定比例,如1:2:3的比例中,水泥占1份。
2. 骨料:
骨料作为水泥的辅助材料,用于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性能。常用的骨料有砾石和碎石,骨料的粗细程度根据要求选择。
骨料的配比同样重要,如1:2:3的比例中,骨料占2份。

粗集料应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强度,较少的含泥量和针片状,同时要具有较好的级配。
3. 砂浆:
砂浆用于填充水泥和骨料之间的空隙,其质量和粒度大小对道路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在1:2:3的配比中,砂浆占3份。
4. 掺合料与外加剂:
使用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时,可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煤灰等掺合料,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外加剂如减水剂、引气剂等,用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其加入量通常控制在水泥质量的5%以内。
5. 配合比的确定:
配合比的设计需综合考虑原材料质量、施工水平、施工环境等因素,以满足强度、和易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通常通过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包括试配强度的确定、砂率的调整等。
6. 其他注意事项:
水灰比不能太大,一般为0.4-0.55,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路用混凝土混合料的坍落度一般为0-30mm,水泥用量约为300-350kg/m3。
道路用水泥的配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经过严格的试验确定**的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