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桩最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了雏形,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1. 早期发展:
1920年,澳大利亚发明了离心法制作混凝土制品的技术。
1924年,日本开始采用离心成型技术生产RC管桩(离心混凝土管桩)。
我国最早的混凝土桩生产于上海(1900年后),但离心法生产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则是在更晚的时期引入的。
2. 中期发展:
20世纪4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离心混凝土管桩(RC桩)。
60年代,随着铁路建设的需要,铁道部丰台桥梁厂研制开发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C桩),并批量生产。
70年代,研制生产了大直径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于港口建设等特定领域。
3. 近期发展:
80年代后期,我国逐步推广生产和应用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原交通部三航局混凝土制品厂全套引进了日本PHC桩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90年代开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我国得到了大量应用,特别是在沿海及沿江流域的公路、桥梁、码头建设和工业厂房、电厂的基础建设中。
预制管桩的技术和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离心法制作混凝土制品,而具体到我国,则是在40年代开始研制离心混凝土管桩,并在后续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