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桩涌管的主要原因包括B桩混凝土未凝固导致流动性过强、套管底口与开挖面距离不足、地下障碍物导致套管底无法超前,以及施工顺序和方法不当等。具体解释如下:
1. B桩混凝土未凝固:在A桩(钢筋混凝土桩)成孔过程中,如果B桩(素混凝土桩)混凝土未凝固且流动性过强,有可能从A、B桩相交处涌入A桩孔内,形成涌管。为避免这种情况,应控制B桩混凝土的坍落度,使其不宜超过一定范围(如18cm),以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
2. 套管底口与开挖面距离不足:套管底口应始终保持超前于开挖面一定距离,以形成一段“瓶颈”,阻止混凝土的流动。如果这一距离不足,也容易导致涌管现象。钻机能力许可时,这个距离应尽可能大,但至少不应小于2.5m。
3. 地下障碍物导致套管底无法超前:在遇到地下障碍物时,套管底可能无法超前,此时可以向套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水,通过水压力来平衡A桩混凝土的压力,从而阻止涌管的发生。
4. 施工顺序和方法不当:咬合桩的施工顺序实际上是连续跳桩施工的,而不是简单的进一退一咬合施工。如果施工顺序不当,如每天施工数量过少或咬合效果不佳,也容易引发涌管问题。在粉沙软地层施工时,护筒要进行超压施工,即护筒要超前压管,以避免发生护筒内外压力不平衡而涌管现象。
咬合桩涌管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混凝土流动性、套管底口与开挖面的距离、地下障碍物以及施工顺序和方法等。在实际施工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避免涌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