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不常作为抗拔桩使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出现抗拔失效,以及与承台的锚固问题和桩身连接问题。具体来说:
1. 抗拔失效风险:管桩作为抗拔桩使用时,可能出现抗拔失效的工程事故。这主要是由于管桩与承台的锚固失效,或者当采用接桩时管桩接头失效所致。这种失效可能导致建筑物或桥梁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2. 锚固问题:管桩与承台的锚固连接是关键。如果锚固不牢靠,将直接影响管桩的抗拔性能。实际上,管桩桩顶与承台、地板的连接方式不同于预制方桩,不能简单地采用截桩后钢筋直接锚入的方法,而是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桩顶部混凝土灌芯植入钢筋的方法。这种连接方式的强度计算以及植入钢筋与灌芯混凝土间的连接强度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 桩身连接问题:当管桩需要接长时,桩与桩之间的焊接连接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现场焊接施工及焊缝质量难以控制,难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如果焊接质量不佳,将直接影响管桩的整体抗拔性能。
4. 规格与预应力问题:部分规格A型桩的配筋率较低,预应力也较低,这会导致桩身轴心受拉承载力不足。在抗拔条件下,这种桩身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将更为突出。
有地区(如江苏省)已经出了新标准,明确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应用作抗拔桩,在承受较大水平荷载作用或可能出现拉应力的桩基中应慎用。
由于管桩在抗拔条件下可能存在的抗拔失效风险、锚固问题、桩身连接问题以及规格与预应力问题等因素,使得管桩不常作为抗拔桩使用。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桩基类型,确保工程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