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切桩头通常是在垫层完成后进行,但具体施工顺序还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和情况:
1. 垫层完成后施工的优势:
稳定性增强:垫层完成后,地基的承载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为管桩截桩头施工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施工环境。
便于定位:垫层完成后,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管桩的位置,从而进行精确的切割。

2. 需要截桩头的情况:
地基较硬:如遇到灰土基础、岩石层等,桩打不到设计标高,高出设计基础标高部分需要凿除。
预留应变检测:预留的应变检测桩(一般不少于总数的3%,且至少3根)要比设计标高高出1米,这个部分在后续需要凿除到设计标高。
抗拔桩:抗拔桩一般都要比设计标高高出1米,全部都需要凿除到设计标高。
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或承台顶面时(施工规范许可),也需要进行截桩头处理。
3. 施工规范:
在切割桩头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如桩顶标高和切桩标高要做好标记后再进行施工,确保切桩后管桩的质量。
4. 施工方法的影响:
预支管桩因施工方法不同、质量控制精度不同有截桩问题。例如,采用静压施工的标高控制得较好,一般不需截桩;而应用柴油锤打桩控制精度比较差,特别是在地质变化较大的场地,可能需要截桩。
管桩切桩头的合适时机通常是在垫层完成后,但还需综合考虑工程实际情况、设计要求以及施工规范等多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