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的发展和应用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具体历程如下:
上世纪60年代末,铁道部丰台桥梁工厂开始生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C管桩),当时主要用于铁道桥梁工程的基础建设。
70年代,研制生产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7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上海宝山钢铁厂建设中,大量使用了从日本引进的钢管桩,但造价高且耐久性差。为了适应港口建设发展的需要,1987年交通部三航局从日本全套引进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生产线。
80年代后期,针对中国沿海地区淤泥软弱地质的特点,开发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管桩)。
90年代开始,大量应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并且管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不仅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础中得到广泛应用,还用于铁路、公路与桥梁、港口、水利、市政、构筑物等工程的基础设计。
管桩的技术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例如,2024年3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国标《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T 13476-2023),对混凝土管桩的一般要求、技术要求、实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多项主要技术进行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