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泛碱现象,即混凝土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的可溶性碱盐随水分迁移到表面并在水分蒸发后留下“白霜”。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质量,还可能对混凝土的结构和耐久性造成损害。去除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显得尤为重要。
1. 水洗法
使用清水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洗涤是去除表面碱性物质的有效方法。可以采用高压水枪或洗地机等设备进行清洗,确保混凝土表面没有碱性物质残留。这种方法适用于泛碱面积不大且不严重的情况。
2. 酸洗法
酸洗法是通过使用酸性溶液对混凝土进行处理,将碱性物质中和并溶解。常用的酸洗剂有硝酸、盐酸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酸性溶液可能对混凝土产生腐蚀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控制好酸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害。例如,可以使用1:10的稀盐酸进行清洗,并在清洗前用水湿润泛碱部位,防止盐酸通过混凝土孔隙进入内部。
3. 化学添加剂法
添加具有脱碱功能的化学添加剂是另一种有效方法。这些添加剂能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盐类,从而将碱性物质稳定下来。常用的化学添加剂有硅酸盐、磷酸盐等。气相二氧化硅等细集料也能通过填充混凝土内部孔隙、减少毛细管结构来降低泛碱现象。
4. 高温处理法
将混凝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使碱性物质发生碳酸化反应,转化为碳酸盐,也是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整个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如热风干燥、蒸汽曝气等。
5. 控制原材料和配比
从源头上控制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含量也是关键。应选用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低的低碱水泥,配制混凝土时避免使用碱金属含量高的外加剂。合理控制水灰比,降低混凝土中的可溶性盐和碱的含量。
6. 提高抗渗性
通过添加适宜的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或砂浆的孔隙率,改善孔结构,提高抗渗性能,从而减少水分携带碱性物质迁移到表面的可能性。
7. 憎水化处理
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憎水化处理,形成一层憎水膜,可以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吸水性,减少水分渗透和碱性物质迁移。
8. 增加养护时间
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能够充分反应,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在混凝土内部反应的几率和时间,有助于减少氢氧化钙的析出和泛碱现象。
去除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水洗法、酸洗法、化学添加剂法、高温处理法、控制原材料和配比、提高抗渗性、憎水化处理以及增加养护时间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预防泛碱现象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应从源头上控制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含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