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在基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道路建设中,却逐渐减少了混凝土的使用,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施工时间长
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间长是一个显著的问题。混凝土的凝固需要一定时间,不能立即定型。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混凝土路面凝固也需要两天左右,若遇到恶劣天气,时间则会更长。这意味着施工期间需要采取额外措施保护未干的混凝土路面,防止人或动物留下脚印,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时间成本。
易损坏
混凝土路面在承受重载车辆,尤其是装载着几吨货物的大货车时,容易出现损坏。高速公路上车辆众多,混凝土路面难以承受长期的压力,导致路面损坏,产生灰尘和小石子,影响行车安全。相比之下,柏油路面的耐用性更佳,更适合用于高速公路等重载交通环境。
受天气影响大
混凝土路面在应对天气变化方面表现不佳。雨天时,混凝土路面容易积水,增加了行车风险。而在高温天气下,混凝土路面会膨胀,需要进行修复。这些因素都使得混凝土路面在维护和使用上不如柏油路面稳定。

安全性考虑
出于安全考虑,高速公路等重载交通环境更倾向于使用更稳定、更耐用的材料。混凝土路面在承受重载和恶劣天气时表现不佳,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行车安全。从安全角度出发,国家选择了更可靠的柏油路面。
环保政策推动
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环保政策,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现场搅拌混凝土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噪声污染,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现场搅拌混凝土,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以减少环境污染。
资源节约
现场搅拌混凝土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资源。袋装水泥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容易撒落,造成资源浪费。而预拌混凝土则通过工厂化生产,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更符合国家资源节约的战略要求。
施工质量控制
现场搅拌混凝土由于人工操作,难以保证搅拌的均匀性和计量的准确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而预拌混凝土则通过工厂化生产,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确保了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
促进产业发展
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有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预拌混凝土需求的增加,相关生产企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
法律法规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支持预拌混凝土的使用。例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混凝土施工规范》等文件都明确规定了禁止使用自行配制的混凝土,以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经济效益考虑
从长远来看,使用预拌混凝土比现场搅拌混凝土更具经济效益。虽然预拌混凝土的单价可能稍高,但由于其质量稳定、施工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总体上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中国禁用混凝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施工时间长、易损坏、受天气影响大、安全性考虑、环保政策推动、资源节约、施工质量控制、促进产业发展、法律法规支持和经济效益考虑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国家在道路建设中逐渐减少混凝土的使用,转而采用更环保、更经济、更安全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