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冬季遭遇降雪后,往往会出现起皮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道路的美观性,更可能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那么,下雪后混凝土为何会起皮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1. 水分过多与冻胀现象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和碎石等材料混合后制成的人工石材,其中水分起着连接材料的关键作用。在雪天,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容易受到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导致冻胀现象。当混凝土内部的水分结冰时,水会在结冰时体积膨胀,如果其体积膨胀的空间受限,就会使混凝土表面爆开,产生起皮现象。
2. 材料收缩不一致
在低温条件下,道路材料可能会出现收缩现象。特别是表层水泥材料和内部的混凝土材料,由于它们的收缩系数不一致,容易导致表层和基层相脱离,进而出现起皮、脱皮的情况。
3. 抗渗透能力弱
如果路面表层的抗渗透能力较弱,积雪融化后渗进基层路面的水分,在温度降低时会结冰。水结冰后体积膨胀,会将表层路面与基层路面撑离开来,导致脱皮问题。
4. 施工与养护不当
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表面未及时覆盖、养护,或者成品保护不到位,当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标准时,面层就可能被破坏,出现起砂、起皮现象。初凝前的混凝土若受雨水侵蚀,也会加大表面水胶比,降低表面强度。
5. 低温暴露时间过长
新打的混凝土地面在低温下暴露时间过长,水分会通过毛细作用上升到表面并结冰,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膨胀压力,表面出现裂缝、起皮等现象。
6. 混凝土抗冻性能不足
如果混凝土本身的抗冻性能不足,在遭遇降雪后,更容易出现冻融破坏。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室外地面和上人屋面混凝土应使用抗冻混凝土,以应对反复的冻融循环。
7. 除雪剂侵蚀
虽然除雪剂对混凝土道面的侵蚀问题在军航设计规范中未做明确要求,但长期使用除雪剂可能会加速混凝土表面的老化,降低其抗冻性能,从而增加起皮的风险。
8. 设计与施工缺陷
混凝土道面出现起皮现象,有时也与设计和施工缺陷有关。例如,设计标号不足、耐磨性能和抗冻融次数不达标,或者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在降雪后出现起皮。
9. 环境因素影响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混凝土起皮的重要原因之一。冬季气温低、降雪频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特别是在缺乏有效保温措施的情况下,混凝土更容易受到低温的侵袭。
10. 维护与保养缺失
混凝土道面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维护与保养,如未及时清理积雪、修补裂缝等,也会加速其老化过程,导致起皮现象的出现。
下雪后混凝土起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设计、施工、养护、维护等多个环节入手,全面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