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作为建筑和基础设施中广泛使用的材料,其性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混凝土起皮现象却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美观,更可能威胁到结构的安全。那么,混凝土为什么会起皮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水灰比与材料质量
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当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表层的强度会偏低,容易导致起皮现象。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也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进而引发起皮。水泥的存储保管不当,如受潮结块,会导致混凝土搅拌不均,产生局部结块现象,水化及凝固时间产生不均,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是导致混凝土起皮的重要原因。例如,在振捣时局部过振会造成离析或泌水,引起局部起皮。过早或过迟的压光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水灰比过大或操作困难,从而造成表面起砂。在收面过程中洒水收面,同样会使表层水灰比过大,强度降低,发生起皮现象。
冬季施工时,混凝土表层受冻也是导致起皮的一个因素。温度对水泥水化速率具有重要的影响,温度越低水化速率越慢,0℃时水化反应基本停止。而水在0℃时会变成固态的冰,体积增大约10%,对混凝土内部结构产生破坏。在温度升高时,冰又会融化,从而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纹,表层尤为明显。
养护不足
养护是混凝土施工后的重要环节,养护不足同样会导致混凝土起皮。混凝土表面泌水消失后,应进行保湿养护,如用草袋、麻袋等物覆盖,并每天洒水2~3次,养护天数不宜少于14天。如果洒水养护时间过早或过迟,都会导致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或强度降低,进而引发起皮现象。
混凝土起皮的原因主要包括水灰比与材料质量不当、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养护不足。为了预防混凝土起皮,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材料质量,规范施工过程,并加强养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稳定,延长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