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泌水现象是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等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表现为骨料下沉、水分上浮,最终在混凝土表面聚集。这一现象对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泌水现象的定义
混凝土泌水现象是指混合料浇灌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固体粒子下沉,水上升,并在表面析出水的现象。泌水的混合料会发生沉降收缩,导致表面混合料含水量增加,进而影响混凝土的硬化质量和强度。
泌水现象的原因
泌水现象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砂石较干净且级配较差、外加剂保塌效果好但滞后问题、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差等。水泥的细度、比表面积、颗粒分布,以及骨料的颗粒级配、表面特征、粒径等也会对泌水现象产生影响。
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泌水现象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显著影响。一方面,适量的泌水可以适当改善混凝土的塌损以及后期混凝土的表面开裂现象,并可间接降低混凝土的实际用水量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强度。但过量的泌水会导致混凝土包裹性差、砂石分离,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混凝土泵送堵管、工地表面不容易施工抹面,以及硬化后的混凝土产生上下分层、表面裂缝等问题。
泌水现象的分类
根据泌水出现时间的不同,泌水现象可以分为出机泌水和滞后泌水。出机泌水即搅拌站出机时即开始泌水,而滞后泌水则是浇筑完成前没有泌水现象,浇筑完1~2h后表面开始析水。这两种泌水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各不相同。
解决泌水现象的方法
针对泌水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解决。例如,通过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控制配合比用水量、控制砂子细度模数等;选用品质较好的粉煤灰等掺合料;使用具有快速吸附能力的减水剂分子;注意运输和浇捣方法,并杜绝施工过程中往混凝土拌合物里加水等。
泌水现象与混凝土和易性的关系
混凝土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泌水现象与混凝土的和易性密切相关。泌水严重时会破坏混凝土内部的均匀性,导致表面混凝土疏松多孔、蜂窝麻面、甚至露石,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
泌水现象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泌水现象还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影响。泌水留下的毛细通道将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腐蚀性等,从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实际案例中的泌水现象
在实际工程中,泌水现象并不罕见。例如,在非洲吉布提多哈雷港口进行的混凝土实验中,就遇到了粗集料内部孔隙量大、吸水率高导致的泌水现象。在国内的一些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出现由于配合比不合理、外加剂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泌水问题。
混凝土泌水现象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深入了解泌水现象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泌水现象的发生,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