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可泵性,是指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能够顺利通过泵管接头或弯管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泵送效果、施工质量和进度。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的可泵性。
1. 定义与功能
混凝土的可泵性,简而言之,是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可挤压性。它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在泵送过程中充满泵管,与泵管壁之间的摩擦力不宜过大,易于流动,同时保持良好的粘聚性,不发生离析、泌水,且在泵送前后拌合物的工作性不发生显著改变。
2. 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可泵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材料性质、配合比、泵送距离等。材料性质方面,骨料的级配、水泥用量、水灰比、坍落度等都是关键因素。配合比的设计需考虑水胶比、砂率及水泥(包括其它粉料)含量,以优化混凝土的可泵性。泵送距离的增加会导致混凝土粘度、流动性、坍落度和扩展度等损失,进而影响其可泵性。
3. 浆体层的作用
在泵送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会在靠近泵管壁处形成一层含水量较大的薄浆层,这层浆体起到润滑作用,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在泵管中流动的阻力。足够的浆体量不仅能填充骨料间的空隙,还能在泵管壁和混凝土之间形成有效的润滑层,保证泵送的顺利进行。
4. 坍落度与扩展度
坍落度是衡量混凝土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但单独使用坍落度并不能全面表征混凝土的可泵性。还需考虑扩展度,即混凝土坍落稳定时所铺展的直径。坍落度与扩展度的比值(坍扩比)能更准确地反映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坍扩比在0.4左右时,混凝土的工作性较好。
5. 压力泌水试验
压力泌水试验是评价混凝土稳定性的重要方法。通过测量混凝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的泌水量,可以判断其是否能在泵送过程中保持饱和状态。泌水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泵送,存在一个**范围(如V140取40~110ml)使得泵送效果**。
6. 配合比优化
为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需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水泥、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确定各原料的**掺和比例及砂率。例如,在兰州天宝时代广场综合楼项目中,就通过对比筛选出最适合本地区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并通过实验数据来衡量其可泵性能。
7. 减水剂的应用
减水剂是提高混凝土可泵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添加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减少泌水和离析现象。但减水剂的掺量也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混凝土的可泵性产生不利影响。
8. 骨料级配控制
骨料的级配对混凝土的可泵性有重要影响。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管道内径的1/4~1/3,且需严格控制细骨料和粗骨料的含量和比例。合理的骨料级配能减少泵送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效率。
9. 泵送设备与管道布置
泵送设备和管道的布置也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选择合适的泵机型号和布置位置,确保输送管道配管线路最短、弯管和软管使用最少,能有效降低泵送阻力,提高泵送效率。
10. 施工操作与维护
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和维护也是影响混凝土可泵性的重要因素。泵机操作人员需经过严格训练,熟悉泵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程序。在泵送前需对泵机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泵送过程的顺利进行。还需注意混凝土的搅拌和输送速度的控制,避免产生堵管等现象。
混凝土的可泵性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优化配合比、控制材料性质、合理选择泵送设备和管道布置以及规范施工操作和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确保泵送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