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表面泌水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粗骨料下沉,而水分上浮至混凝土表面并聚集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还可能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
泌水现象的定义与过程
混凝土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在静止状态下,部分拌合水从浆体中泌出并在表面聚集的现象。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胶凝材料浆体充分凝结为止。泌水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一种离析现象,通常由保水性能差引起。
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泌水会加速骨料和胶凝材料颗粒的沉降,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分布。严重泌水时,粗骨料在拌合物下部聚集,导致砂浆与石子难以维持其均匀性,产生浆骨离析。泌水还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砂浆层水灰比增大,硬化后面层强度低于下部混凝土,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泌水现象的原因
泌水现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与胶凝材料的性质有关,如细度、品种、矿物组成等。施工操作也会影响泌水,如过振会加大泌水性。骨料级配不良、砂率少或砂中细颗粒含量少、水胶比大、胶凝材料用量少等因素也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黏聚性差,进而引发泌水。
泌水现象的危害
泌水对混凝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为泌水会导致表面强度降低,内部结构疏松,抗渗透能力下降;二是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如产生麻面和返浆层,形成流砂水纹缺陷;三是导致裂缝和分层,如塑性收缩裂缝和层间结合强度降低;四是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如流动性丧失和离析堵泵;五是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
泌水现象的控制措施
为了控制混凝土泌水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如提高砂率、控制水胶比、掺入矿物掺合料和引气剂等;二是充分搅拌混凝土,确保混凝土拌合物均匀;三是使用矿物外掺料和引气剂,减少泌水;四是改善骨料的级配,提高骨料的含泥量(但需注意含泥量过高对其他性能的负面影响);五是选择颗粒较细的水泥,提高水泥基材料的用量;六是防止过振,避免振捣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泌水。
泌水现象的双面性
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泌水并非全然有害。适量的泌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的塌损和后期表面开裂现象,并间接降低混凝土的实际用水量,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强度。过量的泌水则会对混凝土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泌水现象的研究与观点
许多研究者和工程师对混凝土泌水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改进施工方法和采用适当的外加剂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泌水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混凝土表面泌水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之一。了解泌水现象的定义、原因、危害以及控制措施对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泌水现象的发生,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