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跳仓法施工是一种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通过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间隔施工,以控制裂缝产生的创新方法。该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应用于国内重大民用超长超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施工原理
跳仓法施工基于“抗与放”的设计原则,即在混凝土早期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阶段,通过分块施工释放部分应力,待混凝土强度增长后,再依靠其抗拉强度抵抗剩余的收缩应力。这种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后浇带施工带来的诸多不便,如施工缝多、清理困难等。
2. 施工流程
跳仓法施工通常包括划分施工区块、合理安排浇筑顺序、控制浇筑间隔时间、加强养护等环节。根据基础筏板面积大小,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各分为不大于40m的区格,并编号。然后,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的原则,先浇筑第一批区格,相隔不小于7天后,再浇筑第二批区格,以此类推。浇筑后,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3. 材料控制
跳仓法施工对混凝土材料有严格要求。为降低混凝土内部缺陷,需提升混凝土的匀质性,规范搅拌时间和运输过程中的罐车转动。控制合适的浆骨比,减少用水量,以降低混凝土的湿度变形和温度变形。选用低收缩水泥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也是关键措施。
4. 浇筑与振捣
浇筑过程中,需合理布泵、确定浇筑顺序,避免冷缝产生。振捣时,要注意不要漏振、过振,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对于底板和楼顶板,还需进行二次收面和抹压,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裂性。
5. 养护措施
跳仓法施工后,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至关重要。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可采用覆盖薄膜加土工布或麻袋等方式进行。在炎热天气下,还需特别注意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干裂。
6. 温度监测
施工过程中,需进行温度监测,分析数据并及时调整养护措施。这有助于掌握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化,防止因温差过大引起的裂缝。
7. 施工缝处理
跳仓法施工中的施工缝需按规范要求设置和处理。通常,在浇筑新混凝土前,需在连接面浇水泥浆,以确保新旧混凝土连接严实。
8. 应用范围
跳仓法施工适用于年温度变化幅度不大的地下空间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25~C40。当后浇带为温度后浇带时,跳仓法施工具有显著优势;而当后浇带为沉降后浇带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9. 技术优势
相较于传统后浇带施工,跳仓法施工具有简化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施工缝、有利于控制裂缝提升工程质量等优势。它还避免了后浇带清理困难、养护不到位等问题。
10. 工程实例
跳仓法施工在国内外多个重大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如上海世界金融大厦、地下车库等。这些工程通过采用跳仓法施工,有效解决了超长、超宽、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和防渗问题。
11. 研究与发展
跳仓法施工由中国著名裂缝控制专家王铁梦教授提出和推广。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跳仓法施工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它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
混凝土跳仓法施工是一种高效、创新的施工方法,对于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控制施工流程、材料质量、浇筑与振捣、养护措施等关键环节,可以确保跳仓法施工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