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泌水现象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且需要重视的问题。这一现象指的是新拌混凝土在静止状态下,部分拌合水从浆体中泌出并在表面聚集的现象,通常持续到胶凝材料浆体充分凝结为止。泌水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一种离析现象,主要由保水性能差引起,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显著影响。
泌水的定义与成因
混凝土泌水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水是最轻的组分,当其他组成材料性能不良或配合比例不合适时,容易引起拌合水上浮于表面。这一现象不仅与胶凝材料的性质有关,如细度、品种、矿物组成等,还与施工操作、骨料级配、水胶比、外加剂掺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泌水现象对混凝土性能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泌水会加速骨料和胶凝材料颗粒的沉降,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分布,严重时会导致粗骨料在拌合物下部聚集,即砂浆与石子难以维持其均匀性,产生浆骨离析。泌水会使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浮浆,这层浮浆强度低、耐磨性差,容易脱皮和起砂,影响混凝土表面的美观。泌水还会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削弱骨料或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力,增加混凝土表面开裂的风险,并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腐蚀性等耐久性能。
影响泌水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泌水的因素众多,包括水泥的物理特性、骨料的级配与含泥量、外加剂的种类与掺量、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施工方法等。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混凝土越易泌水;骨料级配不良、砂率少或砂中细颗粒含量少也会导致泌水现象的发生;外加剂如减水剂掺量过大或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不良同样会加剧泌水现象;施工过程中振捣过度、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或用水量多也是泌水的重要原因。
防止泌水的措施
为了防止混凝土泌水现象的发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应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黏度,改善骨料级配,适当提高砂率,控制水胶比,并掺入矿物掺合料和引气剂等。注意运输和浇捣方法,并杜绝施工过程中往混凝土拌合物里加水。对于泌水量较大的结构,必须及时处理,如采用真空吸水、人工掏水等方法吸去泌水。对于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结构,如路面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等,应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混凝土质量。
泌水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
泌水现象对混凝土施工也有着显著的影响。泌水的混凝土拌合物容易产生浆骨分离和抓底现象,给施工带来不便。在采用泵送工艺浇筑时,若混凝土的供应或泵送不连续,等待时间过长易造成输送管堵塞。泌水还会增加混凝土表面层的可溶性碱含量,增加发生碱—集料反应的可能性,进一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泌水与混凝土耐久性的关系
泌水现象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泌水留下的毛细通道将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腐蚀性等耐久性能。在混凝土内部通道内上浮的水中带有极细的颗粒,这些颗粒在表面沉积成一层浮浆层,降低了混凝土表面的强度和耐磨性。泌水还会增加混凝土表面层的可溶性碱含量和钢筋锈蚀的危险性,从而进一步影响混凝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泌水现象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泌水的成因、影响及防止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这一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未来随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我们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或避免泌水现象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