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干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起泡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还可能对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那么,速干混凝土为何会起泡呢?这背后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水泥特性
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特性对气泡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当水泥中的碱含量过高时,会促进气泡的产生。水泥颗粒过于细小也容易包裹空气,导致含气量增加。有研究表明,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助磨剂,如果含有较多表面活性剂,也可能引发气泡问题。
外加剂作用
速干混凝土中常添加外加剂以改善其性能,但某些外加剂如减水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引气效果。不同类型的减水剂及其掺量,都会对气泡的数量和大小产生显著影响。例如,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引入的气泡含量和质量就不稳定,可能产生有害气泡,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骨料级配
骨料的级配不合理也是导致气泡产生的原因之一。如果粗骨料比例过大或骨料大小选择不当,混凝土内部会出现较大的空隙,为气泡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也会降低骨料的密实度,从而增加气泡的产生。
水灰比与用水量
水灰比偏大时,水泥浆浆体无法充分填充骨料间的空隙,多余的水分以游离形态存在,增大了气泡产生的几率。特别是在水泥用量较少的混凝土中,由于水化反应消耗的水量较少,薄膜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例相对较高,更容易形成气泡。
搅拌与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运输方式也会影响气泡的产生。搅拌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材料混合不均匀,搅拌时间过长则可能引入更多空气形成气泡。长距离运输过程中,混凝土运输车对混凝土的持续搅拌也可能增加气泡数量。
模板与脱模剂
模板的光滑程度和脱模剂的选择对气泡的产生也有显著影响。表面粗糙的模板容易吸附气泡,使其难以排出。而使用不当的脱模剂,如废机油等,对气泡具有极强的吸附性,同样会导致气泡滞留在混凝土表面。
振捣操作
振捣是排除混凝土中气泡的重要手段。振捣时间不足、振捣不均匀或振捣器插入间距过大,都可能导致气泡无法完全排出。振捣方法不当,如插入速度过慢、拔出速度过快,也会影响气泡的排出效果。
温度与环境变化
混凝土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受温度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气泡。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发生收缩和膨胀,从而产生表面气泡。特别是在气温骤降时,如果未及时采取保温措施,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气泡。
速干混凝土起泡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水泥特性、外加剂作用、骨料级配、水灰比与用水量、搅拌与运输、模板与脱模剂、振捣操作以及温度与环境变化等。要有效控制气泡的产生,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例如,选择合适的水泥和外加剂、优化骨料级配、严格控制水灰比和用水量、合理控制搅拌和运输过程、使用光滑的模板和合适的脱模剂、加强振捣操作以及做好温度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