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是一个常见且复杂的问题,这不仅影响隧道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也给维护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隧道混凝土开裂的原因。
1. 温度变化
隧道所处地区的季节变化和昼夜温差大,温度变化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温度发生快速变化时,混凝土会由于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混凝土在不同强度级别下,其温度变化引起的形变也会不同,性能曲线的不同可以导致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出现裂缝。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当、水胶比过高或过低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内的胶凝材料的分散不均,从而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混凝土生产时原材料计量误差大,尤其外加剂的掺加随意性大,没有根据砂、石料的实际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用水量,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也是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3. 施工操作不当
混凝土浇筑时,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和浇筑设备的选择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浇筑速度不均匀或振捣不足,会造成裂缝的产生与扩大。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台车施工时,若混凝土浇筑时不振捣或漏振,也会导致混凝土均质性差,增加开裂风险。
4. 组织结构设计问题
混凝土的冷缝、脱硫缝、套筒缝等组织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也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不牢固,或者模板不合格,同样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 隧道结构设计缺陷
隧道结构设计中的交叉轴力效应、温度效应和应变效应等,都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隧道的设计不合理,如存在悬挂墙体或空洞等设计缺陷,也可能使混凝土受到车辆振动的影响而出现开裂。
6. 地基不均匀沉降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地下水的运移,在隧道使用过程中也会引起混凝土的裂缝。地基的不稳定会导致隧道结构受到额外的应力,从而引发裂缝。
7. 荷载变形
荷载变形裂缝主要是由于仰拱和边墙的基础虚碴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注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模板台车或堵头板没有固定好,以及过早脱模或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等,也是产生变形裂缝的原因。
8. 施工缝处理不当
衬砌施工缝(接茬缝)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注作业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后继续浇注而产生的。若先施工混凝土界面未进行处理便进行后续施工,会导致新旧混凝土接茬间产生裂缝。
9. 原材料质量问题
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如果水泥品种、用量及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骨料大小级配等原材料不符合要求,或者砂、石料露天堆放未采取有效降温措施,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10. 缺乏有效监控量测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未开展监控量测工作,仅凭经验来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安全可靠性差,可能造成二次衬砌超设计荷载承受围岩压力,从而引发裂缝。
11. 追求施工进度
盲目追求施工进度,随意提前脱模时间,使低强度混凝土过量承受荷载,破坏了混凝土结构。脱模后没有进行混凝土的潮湿养护,也是导致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12. 地质勘探不足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勘察设计单位无法深入地开展地质勘探工作,隧道围岩类别评价及支护结构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可能导致隧道结构在设计阶段就存在隐患,增加开裂风险。
隧道混凝土开裂的原因涉及温度变化、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操作、组织结构设计、隧道结构设计、地基沉降、荷载变形、施工缝处理、原材料质量、监控量测、施工进度和地质勘探等多个方面。为了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需要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配合比的准确控制和浇筑过程的细致操作。在进行隧道设计时,要考虑到自然因素和地基条件,合理安排隧道的结构和布置,以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概率,提高隧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