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胀模现象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它违反了多项施工规范和标准,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胀模违反的规范,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1. 模板支架稳定性与承载力
混凝土胀模常常由于模板支架支撑不牢固或刚度不够所致。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拆除架体部分杆件,大大降低了模板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违反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中关于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的规定。《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也明确指出,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和纵横向扫地杆。
2. 模板设计与施工操作
模板设计不合理也是导致混凝土胀模的重要原因。模板主次龙骨间距偏大、未按计算值进行设置,或对拉螺栓、扣件等加固不到位,都会导致模板在浇筑过程中变形。混凝土浇筑未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用吊斗直接往模板内面倾倒混凝土,以及振捣混凝土时因长时间振动钢筋、模板,都会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这些操作违反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关于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相关规定。
3. 模板尺寸与位置精度
在混凝土浇筑前,模板的尺寸和位置必须精确无误。如果模板尺寸偏差过大或位置不正确,浇筑后的混凝土构件将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在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支撑牢固、穿墙螺栓锁紧,并及时处理松动问题。这些步骤的缺失或执行不到位,都会导致混凝土胀模现象的发生。
4. 混凝土浇筑顺序与速度
混凝土浇筑的顺序和速度也是影响胀模的重要因素。竖向结构浇筑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果浇筑速度过快或浇筑顺序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侧压力过大,模板受力情况改变,从而引发胀模。在浇筑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和速度,避免一次性浇筑过多或过快。
5. 振捣方法与时间控制
振捣方法和时间控制不当也是导致混凝土胀模的原因之一。振捣时应分段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过振会导致混凝土侧压力加大,模板变形;漏振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在振捣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振捣质量和效果。
6. 模板材质与加固措施
模板的材质和加固措施也会影响胀模现象的发生。全钢模板板面、支撑、对拉螺栓的布置应按规范计算确定。当采用木、竹面板时,应考虑板材经水泡后的性能损失,适当增大厚度、减小围檩间距及柱箍间距,并适当减少对拉螺栓布置间距。在模板加固过程中应加强对拉螺栓、扣件等加固件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牢固可靠。
7. 养护措施与拆模时间
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和拆模时间也是影响胀模的重要因素。养护不及时或拆模过早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变形过大。在浇筑后应及时采取养护措施,保持混凝土湿润并避免阳光直射。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发展情况和规范要求确定,严禁提前拆除模板。
8. 质量验收与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问题在质量验收过程中应得到足够重视。对于发现的胀模现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例如,当构造柱或圈梁截面尺寸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可进行局部修凿和修补处理;当偏差超过允许范围时,则需将构造柱或圈梁打掉重新施工。这些整改措施的实施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确保整改效果和质量。
混凝土胀模现象违反了多项施工规范和标准,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安全。为了有效避免胀模问题的发生,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加强模板设计、施工操作、质量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监理人员也应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胀模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