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浇筑、振捣、泵送等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冒水现象,这一现象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那么,混凝土中冒出的水究竟是什么成分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一问题。
1. 混凝土组成与泌水原理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粗细骨料、掺合料、外加剂拌和硬化而成。当混凝土中的颗粒级配不合理,大直径颗粒比例较大时,水分无法均匀稳定地分散到颗粒间的空隙里,导致在混凝土运输、振捣、泵送过程中,水泥和骨料沉降,水分渗出到混凝土表面,即泌水现象。
2. 水泥的影响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其质量对泌水性能有直接影响。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比表面积以及颗粒分布也会影响泌水情况。细度较粗、比表面积较小、细颗粒含量较少的水泥,早期水化量不足,难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导致内部水分容易渗出。
3. 集料的影响
混凝土中的砂石集料含泥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加剧泌水现象。砂的细度模数越大,砂越粗,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矿物掺和料的颗粒分布同样影响着混凝土的泌水性能,细颗粒含量少、粗颗粒含量多的掺和料易导致泌水。
4. 配合比的影响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外加剂掺量过多,特别是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也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含气量对新拌混凝土泌水有显著影响,气泡的存在可以阻断泌水通道,减少泌水量。
5. 振捣过程的影响

振捣过程中,混凝土处于液化状态,自由水在压力作用下容易形成通道泌出。过振会加剧泌水现象,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
6. 自由水的存在
混凝土中的水分分为结合水、润湿水和自由水。自由水在混凝土中起润滑作用,与固体材料的联系较少,可以从混凝土中泌出。
7. 水泥产品颗粒级配
水泥颗粒级配不合理是造成混凝土泌水的重要原因。**的粒度分布应保证各级粒度颗粒占比合理,以减少泌水现象。
8. 水泥混合材质量
水泥混合材质量差且掺量多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混合材的适应性差、掺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泌水。
9. 水泥化学成分
水泥中的C3A含量低会导致水泥水化速度慢,生成钙钒石较少,释放出的自由水增多,从而引起泌水。
10. 水泥碱含量
水泥碱含量低会减缓C3A的溶解率,影响水泥的水化过程,导致凝结时间延长,早期强度降低,使混凝土容易离析和泌水。
11. 石膏种类与含量
石膏的分子结构会影响混凝土与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磷石膏作为调凝剂的水泥适应性最差,易导致泌水现象。
12. 粉煤灰的影响
粉煤灰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优质粉煤灰能改善混凝土泌水,但部分粉煤灰因其化学组分不同也可能造成泌水。
13. 减水剂的影响
减水剂的适应性、掺量及复配情况对混凝土泌水有重要影响。减水剂掺量过大或复配不当会导致混凝土泌水。
14. 石子种类与级配
不同种类的石子对混凝土泌水有不同影响。含泥量低、无孔的石子易造成混凝土泌水。石子级配不合理也会导致泌水。
15. 砂的选用与级配
砂的粒径和级配对混凝土泌水有显著影响。砂的粒径越大,级配不合理,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选用连续级配合理的砂可以有效减少泌水。
混凝土中冒出的水主要是自由水,其泌水现象与混凝土生产的多个环节密切相关,包括水泥质量、集料性质、配合比、振捣过程、外加剂使用等。要防治泌水现象,需从源头控制原材料质量,合理调配用量,并采取针对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