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度,确保其在适宜范围内,可以采取以下多项措施:合理安排浇筑时间,控制原材料和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采用预冷处理,进行自然散热或人工冷却,以及在养护阶段进行温度管理。
1. 合理安排浇筑时间:
在春、秋季多浇,夏季早晚浇,正午不浇,以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
2. 控制原材料温度:
水泥入场温度控制在65℃以内,同时严格把控骨料温度和含水率。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冰块或冰水,以降低其温度。
3. 采用预冷处理:
对骨料进行水冷、风冷或真空气化冷却等预冷处理,进一步降低混凝土温度。
4. 自然散热或人工冷却:
通过薄层浇筑增加散热面,适当延长间歇时间;在高温季节,若已采用预冷措施,则可采用厚块浇筑。
在混凝土内预埋蛇形冷却水管,通循环冷水进行降温冷却,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开裂。
5. 养护阶段温度管理:
确保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小于一定范围(如20℃,或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这些差值不大于25℃-30℃)。
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也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如20℃以内)。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保温材料或喷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的温度和湿润度。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通常应维持在5℃至35℃之间,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通过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防止因温度波动而引起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