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或硬化后,有时会出现水分过多的现象,这被称为泌水。泌水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还可能对其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有水的原因。
水泥质量及成分
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其质量和成分对泌水现象有重要影响。例如,水泥中C3A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掺非亲水性混合材的水泥也易泌水。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泌水现象越严重。因为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泌出。
集料性质
集料(砂石)的性质对混凝土泌水也有显著影响。砂石集料含泥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粘土中的粘粒会包裹水泥颗粒,延缓及阻碍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从而加剧泌水。砂的细度模数越大,砂越粗,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骨料整体偏粗或级配不合理,也会引起细颗粒空隙增大,自由水上升,导致泌水。
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泌水现象越严重。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多,特别是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也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沉析。气泡在混凝土中的稳定性也影响泌水。如果气泡细小且数量足够多,可以固定大量水分,减少泌水。
外加剂使用
外加剂的使用不当也是导致混凝土泌水的重要原因。例如,减水剂和水泥不容,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大量的水。外加剂中缓凝组分、保塑组分掺量过大,也容易造成混凝土泌水。特别是磷酸盐或糖类过量时,泌水现象更为明显。
施工过程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振捣过程对泌水有显著影响。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拌和物处于液化状态,自由水在压力作用下容易泌出。过振会加剧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泵送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的压力作用也会使气泡破坏,导致泌水增多。
环境湿度与温度
施工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对混凝土泌水也有影响。在潮湿环境中施工,湿度大、通风差,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不畅,会导致泌水现象。施工温度升高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速率加快,也可能间接导致泌水。
原材料质量控制
除了上述因素外,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也是防止混凝土泌水的关键。例如,水泥产品的颗粒级配若不合理,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进而引发泌水。水泥混合材的质量及其掺量对混凝土性能也有显著影响。若混合材质量低劣且掺量过大,将增加泌水的风险。
减水剂适应性
减水剂与混凝土体系的适应性不佳也是导致泌水的原因之一。减水剂过量使用会破坏混凝土体系的平衡状态,导致泌水。在选择减水剂时,应确保其与混凝土体系的适应性。
养护条件
合理的养护条件对于减少混凝土泌水也至关重要。在养护期间,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早脱离养护,可以有效减少泌水现象的发生。
混凝土有水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水泥质量及成分、集料性质、配合比设计、外加剂使用、施工过程、环境湿度与温度、原材料质量控制、减水剂适应性以及养护条件等。要有效减少混凝土泌水现象,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