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起粉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性,还可能对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造成威胁。那么,混凝土为什么会起粉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混凝土表层结构疏松
混凝土起粉的根本原因是其表层结构疏松、强度偏低。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表层的水灰比大于混凝土内部,导致表层水化产物之间搭接不致密,空隙率大。施工早期水分散失过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层的水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进行水化,也是造成结构疏松的重要原因。
2. 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泌水会导致表层水灰比增大,进而引发起粉现象。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多或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也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沉析,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
3. 组成材料的影响
砂石集料含泥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加剧混凝土的泌水。砂的细度模数越大,砂越粗,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矿物掺和料的颗粒分布同样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细颗粒含量少、粗颗粒含量多的掺和料易导致混凝土泌水。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
4. 施工与养护不当
在施工过程中,过度振捣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过多的气泡和水分上升,形成浮浆,进而在干燥后产生起粉现象。早期养护不足或遭受雨水冲刷,也会影响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导致表层水泥浆被冲走,形成起粉。在干燥条件下养护时,由于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表面容易形成干裂和起粉。
5. 模板问题
模板表面粗糙不平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在硬化过程中形成不平整和薄弱区域,这些区域在脱模后容易出现起粉现象。脱模剂的选择和使用不当也会对混凝土表面产生负面影响,如过量的脱模剂会残留在混凝土表面,降低其强度。
6. 水泥初凝与终凝时间间隔
水泥地面浇筑完后,应掌握适当的面层压光时间。如果面层压光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水泥表面的强度,导致起砂现象。水泥初凝与终凝时间间隔太短,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起粉。
7. 养护不当导致的水分蒸发
在混凝土施工与养护过程中,太阳暴晒或天气干燥时,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大于混凝土的泌水速度,会导致表层水分大量挥发,表层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化,从而建立不起足够的表面强度,产生起粉现象。
8. 水泥地面过早使用
水泥地面在尚未达到足够强度就上人进行下道工序,会使地面受到破坏,容易起砂。冬季尤其严重,因为低温会延长水泥的凝结时间,增加起粉的风险。
9. 冻害影响
冬季施工未封闭门窗或无供暖设备,会造成冻害,致使混凝土起砂、脱皮。冻害会破坏混凝土的结构,降低其强度和耐久性。
10. 砂子过细
砂表面积大,拌合时需水量大,水灰比增大,强度降低。砂子过细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过大,降低抹面层的强度,增加起粉的风险。
11. 添加剂使用不当
添加剂在混凝土中起到改善性能、调节工作性等作用。若添加剂使用不当或过量,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硬化后的强度,增加起粉现象。
混凝土起粉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混凝土表层结构疏松、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组成材料的影响、施工与养护不当、模板问题、水泥初凝与终凝时间间隔过短、养护不当导致的水分蒸发、水泥地面过早使用、冻害影响以及砂子过细等。要有效预防和解决混凝土起粉问题,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