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塌落度是指混凝土易和性,即混凝土操作中的综合性能,包括流动性、保水性及粘聚性等。塌落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最终质量。在实际工程中,有时需要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变小,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1. 优化泵送剂掺量
泵送剂在混凝土中起到增加流动性的作用,但掺量过多会导致塌落度过大。需要通过泵送剂适应性试验,确定**掺量,以减少塌落度损失。研究表明,当水泥颗粒细度增加时,表面积增大,需水量增加,加剧混凝土塌落度损失。优化泵送剂掺量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2. 严格控制水泥细度
水泥颗粒越细,需水量就越多,从而加剧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应严格控制水泥的细度,通过试验确定**水泥细度,以减少塌落度。新出厂的水泥需要静置几天,以降低水泥对混凝土出机温度的影响。
3. 合理选择原材料
泵送混凝土用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塌落度。应优选符合标准的水泥、掺合料、骨料和泵送剂,并对其品质、性能有所了解。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做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优,骨料级配**,含泥量最少,以减少塌落度损失。
4. 控制搅拌时间
混凝土搅拌时间对塌落度有显著影响。搅拌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塌落度变化。应根据混凝土等级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如C10~15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少于30s,C45以上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少于60s。
5. 掺入引气剂或引气缓凝剂
引气剂或引气缓凝剂可以产生大量细密气泡,将水泥粒子隔离,减少水泥二次吸附,从而降低混凝土塌落度损失。掺入量需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混凝土含气量也是提高混凝土和易性、粘聚性、保水性、可泵性的有效途径。
6. 控制环境温度
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损失加快,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大。在高温季节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混凝土出机后应在60~90min内浇筑入模,特别是在日平均气温高于25℃时,应在60min内入模。
7. 加强施工管理
混凝土生产、施工双方应加强联络、调度和指挥,根据运距远近、浇筑速度发车,避免压车过多、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的混凝土要废弃,不能再用,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变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泵送剂掺量、严格控制水泥细度、合理选择原材料、控制搅拌时间、掺入引气剂或引气缓凝剂、控制环境温度以及加强施工管理。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塌落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