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表面偶尔会出现的小圆洞,不仅影响了其外观美观度,还可能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不良影响。这些小圆洞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气泡或松散颗粒运动
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如果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圆形小孔。混凝土中可能存在一些松散的颗粒,它们的移动也可能导致表面出现小孔。
模板固定问题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模板的固定至关重要。如果模板在浇筑过程中发生移动,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圆形小孔。这通常是由于土壤不够坚实或模板固定不牢造成的。
螺栓孔封堵处理
清水混凝土表面的小圆洞,有时是建筑工人们辛勤劳动的痕迹。在浇筑混凝土时,为了抵消流体状混凝土对建筑模板的侧压力,工人们会用螺杆拉住外侧模板。拆模后留下的螺杆配件——黄色堵头,被拿掉后就会形成小圆洞,这些小圆洞后续会被封堵处理。
施工不当
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是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小圆洞的原因之一。例如,未做到分层浇捣,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超过影响作用半径,导致少振或漏振,从而形成孔洞。
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离析严重,石子成堆且跑浆,同时未认真振捣,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孔洞。这种情况下,浆体无法流入空洞处,形成边角尖锐的孔洞。
骨料级配问题
骨料在混凝土表面堆积成空洞,形成桥架阻隔,也是孔洞形成的原因之一。改善骨料级配及粒型,提高浆体的分散体积和分布体量,有助于弥补这类孔洞。
含气量与浆骨比不匹配
混凝土体系含气量与浆骨比不匹配时,小气泡在向侧表面及上表面迁移过程中会积聚成大气泡。部分大气泡停留在侧面,因浆体的粘滞和骨料构架的阻隔无法顺利上浮,硬化后形成不规则圆角孔洞。
泌水现象
拌合物中过多的自由水在机械振动力的驱使下运动到混凝土表面,形成泌水层。量大时形成侧面“水线”“砂线”,量小时若机械力不足以排除,混凝土硬化后就会留下形状比较圆润的孔洞。
杂物掺入
混凝土内调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会挡住混凝土,导致孔洞形成。这些杂物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能被及时清除,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
施工组织不好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也是导致孔洞出现的重要原因。例如,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浇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就会形成孔洞。
混凝土表面小圆洞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气泡或松散颗粒运动、模板固定问题、螺栓孔封堵处理、施工不当、混凝土离析、骨料级配问题、含气量与浆骨比不匹配、泌水现象、杂物掺入以及施工组织不好等。为了避免这些孔洞的出现,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混凝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