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在以下情况下会减少:
1. 温度达到300℃时:混凝土的强度会开始下降。高温环境会对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其力学性能降低。
2. 受冻时:在低温条件下,混凝土浇注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均有所延长,特别是混凝土终凝时间。并且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水,使水灰比增大,最终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混凝土中的游离水会出现结冰现象,水份体积膨胀,产生冻胀应力,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进而降低其强度。
3. 龄期过长:虽然混凝土的强度会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加,但增长速度会逐渐缓慢。在达到设计强度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强度仍会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非常小。这并不是强度减少的情况,而是强度增长趋于稳定。真正导致强度减少的是由于环境因素(如风化、侵蚀等)长期作用,使得混凝土逐渐老化,强度逐渐降低。
4. 养护条件不佳:如果混凝土的养护条件不满足要求,如温度、湿度不适宜,或者养护时间不足,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特别是在早期养护阶段,如果养护不当,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5. 配合比不当: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用量、外加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强度。如果配合比设计不当,如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不足或外加剂使用不当,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混凝土强度的减少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温度、受冻情况、龄期、养护条件和配合比等。在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