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流砂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和成型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混凝土表面出现砂粒流失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性,还可能降低其整体强度和耐久性。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混凝土流砂的原因。
1. 水泥品种与用量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其品种和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使用不当的水泥品种,如过期水泥或受潮结块的水泥,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易出现流砂现象。水泥用量不足也会使得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增加流砂的风险。
2. 水灰比过大
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的比值。水灰比过大意味着混凝土中的水分过多,这会导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泌水现象,即水分从混凝土内部析出到表面。泌水会带走部分水泥浆,使得混凝土表面只剩下砂粒,从而形成流砂。
3. 砂石料的级配与含泥量
砂石料的级配不合理、含泥量高也是导致混凝土流砂的重要原因。级配不合理的砂石料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得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易出现离析现象。而含泥量高的砂石料则会降低水泥与砂石的粘结力,使得混凝土表面易于剥落,形成流砂。
4. 施工过程中的过分振捣
振捣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过分振捣会加剧混凝土表面的泌水现象。振捣过程中,插入混凝土内部,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空气被挤出到表面。如果振捣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就会使得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过多,形成浮浆,进而导致流砂。
5. 养护不当
养护是混凝土施工后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如果养护不及时或养护不充分,混凝土表面就会因失水而干燥,形成裂缝和剥落现象。暴晒或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也会加速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导致流砂现象的发生。
6. 压光时间掌握不当
压光是混凝土浇筑后的一道重要工序,它可以使混凝土表面更加平整和密实。如果压光时间掌握不当,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光或裂纹等现象。压光过早会使得水泥水化作用刚刚开始,凝胶尚未全部形成,表面会出现水光;而压光过迟则会破坏已经硬结的表面,导致混凝土表面剥落和流砂。
7. 模板间接缝不严实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间接缝不严实也会导致流砂现象的发生。如果模板间接缝存在漏浆现象,就会使得混凝土表面的骨料缺少水泥浆包裹而形成起砂。模板上残留的砂浆等污物也可能成为流砂的诱因。
8. 外加剂掺量过量
外加剂是混凝土中常用的添加剂,它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果外加剂掺量过量,就会导致新拌混凝土大量泌水。泌水会使得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流失而仅留下砂粒,从而形成流砂。
9. 雨天施工
雨天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很难防止雨水进入模板中。雨水进入正在浇筑的混凝土中会使得水泥浆变稀,从而增加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加剧,进而形成流砂。
10. 低温下施工
在低温下施工混凝土时,如果施工环境的温度低于5℃,混凝土就容易受冻。受冻后的混凝土体积会膨胀,而在解冻后膨胀的混凝土不能恢复原形,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变大、表面强度降低。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混凝土表面就容易出现剥落和流砂现象。
混凝土流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水泥品种与用量、水灰比过大、砂石料的级配与含泥量、施工过程中的过分振捣、养护不当、压光时间掌握不当、模板间接缝不严实、外加剂掺量过量、雨天施工以及低温下施工等。为了避免混凝土流砂的发生,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以及施工过程的管理和养护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