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的鉴定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涉及多个方面,从初步观察到专业仪器检测,再到结构性能评估,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1. 初步观察
初步观察是鉴定混凝土开裂的第一步。通过观察裂缝的形态、走向、宽度和长度,可以初步判断裂缝的成因和严重程度。例如,水平裂缝可能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温度变化引起,而垂直裂缝则可能与荷载过大或施工缝处理不当有关。在观察时,还应注意裂缝是否贯通、是否有渗水现象等,这些都是评估裂缝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对裂缝进行拍照记录,以便后续对比分析和处理。
2. 目测法
目测法是最直观、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检测人员通过肉眼观察混凝土表面,检查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裂缝宽度大于1毫米时,可用肉眼观察;裂缝宽度小于1毫米或细而短者则需借助放大镜和尺子等量具进行测量。对于颜色与周围墙体不同的部位应引起重视,可能是由于水泥标号不够所致。
3. 专业仪器检测

为了更准确地鉴定混凝土开裂情况,可以使用专业仪器进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红外线检测和雷达检测等。超声波检测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可以判断混凝土内部的裂缝和缺陷。红外线检测利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检测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分布,从而发现裂缝和渗漏水等问题。雷达检测则能穿透混凝土层,探测到内部的裂缝、空洞等缺陷。
4. 裂缝分类与评估
根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混凝土裂缝被分为a、b、c、d四级,其中a、b两级不必处理;c级影响安全或影响正常使用,应采取措施;d级危及安全或不能正常使用,必须处理。评估裂缝的严重程度时,需综合考虑裂缝的宽度、深度及数量等多个方面。例如,裂缝宽度越大、深度越深,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就越大。
5. 裂缝深度检测
检测裂缝的深度通常用超声波法,通过所测得的声时与探头之间的关系推算出裂缝的深度。对于裂缝不深且其走向大致成一直线的构件,可以采用直接取芯的方法进行检测。这种方法是在有裂缝的位置,沿深度方向钻取混凝土芯样,在芯样侧面直接测量裂缝深度。
6. 裂缝发展情况观测
对于活动裂缝,应进行定期观测。最简单的办法是骑缝涂抹石膏饼观察,通过石膏饼是否沿原裂缝开裂,来确定裂缝是否在继续发展。石膏饼开裂宽度大,说明裂缝增长也大。
7. 结构性能评估
在完成裂缝形态观察和仪器检测后,需要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进行评估。这包括判断裂缝对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的影响。结构性能评估通常由专业的工程师或结构顾问进行,他们会根据裂缝的形态、位置和严重程度,结合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情况,综合分析裂缝的成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8. 裂缝修复措施
裂缝处理的原则包括保证裂缝处理后结构原有的承载能力、整体性以及防水、抗渗性能;考虑温度、收缩应力较长时间的影响;防止进一步的人为损伤结构和构件。裂缝的类型不同,修复处理的方法也不相同,主要包括表面修补、内部修复和加固补强等。
9. 裂缝成因分析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温度裂缝、干缩裂缝、应力裂缝、施工裂缝、沉降裂缝等。根据对混凝土裂缝的分析,可对大部分裂缝做出正确的鉴别,从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修复处理。
混凝土裂缝的鉴定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初步观察、专业仪器检测、裂缝分类与评估、深度检测、发展情况观测、结构性能评估以及成因分析等多个方面,可以全面准确地鉴定混凝土裂缝的严重程度和成因,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