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开裂一直是建筑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配方原理涉及多个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开裂的配方原理。
1. 水泥安定性不佳
水泥中的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在高温下煅烧形成晶体颗粒,熟化过程缓慢。在水泥硬化后,这些物质开始熟化,导致周围水泥石固相体积膨胀,进而引发开裂。石膏掺量过多时,会与固态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体积膨胀约1.5倍,同样会导致水泥石开裂。
2. 水泥颗粒级配失衡
水泥颗粒级配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1-3μm的颗粒含量高,虽然3天强度较高,但需水量增加,浇筑性能下降,水化热较大,收缩率较大,易出现早期开裂。这种级配失衡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攀升,形成内外温差,从而在冷却收缩时产生裂缝。
3. 水泥本身其他质量问题
水泥出厂时强度不足、受潮或过期,都可能使混凝土强度不足,导致开裂。受潮的水泥会与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水泥提前水化,使水化反应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混凝土内部结构变得脆弱。
4. 骨料含泥量大
骨料含泥量过大会降低混凝土骨料界面的粘结强度,削弱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增大收缩率,使混凝土结构易出现裂缝。含泥量大的骨料还会降低水泥浆对粗骨料的握裹力,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5. 骨料级配不合理
骨料粒径太小、级配不良会导致空隙率大,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而出现开裂。使用超出规定的特细砂,后果更为严重。
6. 骨料质量差
骨料中云母含量较高、有机质和轻物质过多、硫化物存在等,都会削弱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力,降低混凝土强度,导致开裂。特别是硫化物可与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发生化学反应,体积膨胀2.5倍,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性极大。
7. 碱-骨料反应
某些碱性骨料如蛋白石、安山岩等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产生裂缝。
8. 水灰比和坍落度过大
水灰比和坍落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泵送混凝土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但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导致混凝土脱水干缩时产生表面裂缝。
9. 外加剂的影响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不好会使混凝土收缩增大。外加剂选择不当、过期或误用假冒产品,也容易产生裂缝。
10. 矿物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的细度越高,混凝土收缩越大;掺量越大,收缩也越大。矿物掺合料可能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差,不足以抵抗早期的内部拉应力而开裂。
11. 荷载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为荷载裂缝。直接应力裂缝和次应力裂缝是其主要类型,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动严重部位。
12. 温度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
13. 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塑性收缩和干缩是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干缩则是因为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产生不均匀收缩,导致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而开裂。
14.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可能受到二氧化碳侵蚀或氯离子介入而发生锈蚀反应。锈蚀物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
15. 养护不当引起的裂缝
养护不当也是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过早或过迟养护、后期养护不够、养护初期受冻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特别是在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混凝土开裂的配方原理涉及水泥安定性、颗粒级配、骨料质量、水灰比、外加剂、矿物掺合料、荷载、温度、收缩、钢筋锈蚀及养护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才能有效减少混凝土开裂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