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松散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施工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以下从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施工缝处理不当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缝或后浇缝带若未经接缝处理,如未清除表面水泥浆膜和松动石子,未将软弱砼层及杂物清除并充分湿润,就继续进行砼浇筑,容易导致砼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砼。
杂物混入
在大体积砼分层浇筑时,施工间歇时若砼施工缝处掉入锯屑、泥土、木块、砖块等杂物,且未认真检查清理或未清除干净,就进行砼浇筑,会使砼施工缝处成层夹有杂物,导致砼浇筑松散。
浇筑高度过大
砼浇筑高度过大时,若未设串筒、溜槽下料,会造成底层砼离析,从而影响砼的整体密实性。一次下料过多也可能导致下部混凝土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而形成松散状态。
振捣不足或过度

振捣是确保混凝土密实的重要环节。若振捣不足,气泡未排出,混凝土内部会出现空隙;而振捣过度则会造成离析,使集料下沉、砂浆上翻,同样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模板处理不当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硬水泥浆垢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可能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度不够,会导致构件表面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钢筋密集处浇筑不畅通
在钢筋密集处,混凝土浇注可能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这会导致混凝土在这些区域形成松散状态。预防措施包括采用细石混凝土浇注,并认真振捣密实。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也是导致浇筑松散的原因之一。如砂率不合适、水胶比过大等,会导致混凝土浇捣后石子下沉,造成上部松顶。配合比不当还可能导致混凝土离析,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养护不到位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适当的养护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步骤。若养护不到位,如养护时间不足、养护方法不当等,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甚至出现松散现象。
运输过程中泌水离析
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若发生泌水离析,会使混凝土形成上面稀下面稠的不均匀状态。这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还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施工缝处理不到位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如未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会导致施工缝处形成夹层,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
材料质量问题
水泥过期或受潮、砂石集料级配不好、含泥量大等材料质量问题也可能导致混凝土浇筑松散。在施工前应对材料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操作不规范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操作人员不按规定操作,如振捣不规范、下料速度过快等,也可能导致混凝土浇筑松散。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施工操作规范。
混凝土浇筑松散的原因涉及施工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并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