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后没多久开裂,可能由以下多种原因导致:
1. 温度变化:
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导致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无法抵抗变形应力而开裂。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浇筑后4小时左右,形状不规则。
温度裂缝:由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散热条件不同,形成温度梯度,导致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出现在浇筑后的3\\~5天。
2. 施工不当:
配合比不当:如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硬化时收缩量增加,进而出现网状或不规则裂缝。
振捣问题:振捣不均匀、时间不足或过长,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空洞,增加裂缝风险。
养护不当:养护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如浇水不足,会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产生干缩裂缝。
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未达标准时拆模,构件在自身重力或施工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裂缝。
3. 地基问题:
不均匀沉陷裂缝:地基未经夯实或处理不当,混凝土浇筑后地基沉降不均匀,导致结构裂缝。这种裂缝一般较大、较深,有一定的规律性。
4. 材料问题:
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水泥、骨料或掺合料,或骨料、水灰比不当,以及外加剂使用不当,都可能影响混凝土性能,增加裂缝风险。
5. 其他因素:
如混凝土搅拌与运输时长过久,导致水分大量蒸发,混凝土变得干涩,浇筑后会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冬天施工时未采取保温措施,混凝土受冻后表面可能出现裂纹。
为了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需要从设计、施工、材料选择、养护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和采取措施。如出现裂缝,应首先进行裂缝评估,判断其严重程度和产生原因,再采取针对性的修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