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后期开裂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擅自改变水灰比:为了施工方便,施工人员可能会擅自加水,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但这会导致混凝土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从而产生裂缝。
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长时间的搅拌和运输会使混凝土中的水分过度蒸发,影响其流动性,并导致塌落度显著降低,进而在硬化过程中产生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振捣作业不规范:振捣是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地填充模板的关键环节。如果振捣不均匀、不密实,混凝土内部就会出现蜂窝、麻面,导致裂缝产生。
施工速度过快:为了赶进度,施工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出现开裂。
模板作业不规范:包括模板刚度不足、拆模过早、模板支架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足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2. 养护方式不正确:
养护是混凝土施工后的重要环节。如果养护不正确,如养护过度、养护不足、养护温度过低或过高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特别是养护不足时,水泥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化水,会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的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未能抵抗该种收缩应力而产生开裂。
3. 原材料问题: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从而增加开裂的风险。
原材料质量不佳:如水泥强度不足、骨料级配不良、含泥量过大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进而引发开裂。
4. 环境因素:
空气干燥、温度高、风力大等环境因素会加快混凝土表面的蒸发速度,导致混凝土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特别是在夏季或冬季施工时,温差大容易导致温差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后期开裂的原因涉及施工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养护方式、原材料质量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为了预防混凝土开裂,需要在施工、养护、材料选择以及环境控制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