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缝隙掉渣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对结构安全构成威胁。那么,混凝土缝隙掉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一现象。
1. 混凝土质量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是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如果混凝土配比不当,或使用了劣质材料,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容易出现掉渣现象。水灰比过大也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增加掉渣的风险。
2. 施工工艺问题
施工工艺对混凝土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浇筑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实,或者浇筑后没有及时养护,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疏松,从而引发掉渣现象。模板支设不牢固或拆模过早,也会对混凝土造成损伤,导致其表面容易掉渣。
3. 养护条件不佳
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确保其达到设计强度。如果养护时间不足或者养护环境恶劣(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正常硬化过程,导致其强度不足和掉渣现象。
4. 施工缝处理不当

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也会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在浇注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或者在浇注过程中振捣不够密实,都可能导致施工缝处出现掉渣现象。
5. 模板问题
模板表面粗糙、未清理干净或缝隙未堵严实,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或掉渣。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漏浆,也会使混凝土表面呈干硬状态,密布小凹点,进而出现掉渣现象。
6. 混凝土和易性差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会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这样的混凝土在浇筑后容易出现局部酥松、浆少石子多的情况,形成蜂窝状的孔洞,进而出现掉渣现象。
7. 浇筑高度过高
混凝土浇注自落高度太高会造成离析,石子砂浆分离,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不均匀,容易出现掉渣现象。在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串筒或溜槽等措施下料。
8. 接缝处理不当
接缝处砼浇注前未进行特殊处理,如未铺设水泥砂浆层或涂刷界面剂,都可能导致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良,出现掉渣现象。
9. 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不准确
浇注混凝土前,如果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不准确,可能导致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钢筋密集处振捣困难,也容易造成混凝土内部结构疏松。
外界环境如融雪剂、酸雨等可能对混凝土路面造成侵蚀破坏,降低路面强度,导致混凝土缝隙掉渣。特别是氯盐类融雪剂中的氯化物能与凝结中的水泥砂浆产生化学反应,生成间隙和氯离子晶体,对混凝土路面产生破坏。
11. 冰冻融化循环
在寒冷地区,混凝土中的水分受冻结冰体积膨胀,温度升高冰又融解,如此反复循环的冰冻和融化会使混凝土孔隙率增大,渗透进缝隙里的水结冰后对混凝土路面产生挤压力,造成破坏导致掉渣。
12. 施工质量问题
水泥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较差也是导致缝隙掉渣的原因之一。如模板拼接不平顺、有缝隙,混凝土浇筑时渗水漏浆等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缝隙掉渣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混凝土质量、施工工艺、养护条件、施工缝处理、模板问题、混凝土和易性、浇筑高度、接缝处理、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外界环境侵蚀、冰冻融化循环以及施工质量等多个方面。在混凝土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混凝土缝隙掉渣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