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飞棱,即混凝土构件边角出现不规则破损或脱落的现象,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性,还可能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潜在威胁。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飞棱的原因。
1. 模板湿润不足
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在浇筑后养护不充分,造成脱水,强度降低。模板吸水膨胀也可能拉裂边角,从而在拆模时造成飞棱。
2. 低温施工影响
在低温环境下施工,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尚未形成,边角容易受到损伤,导致飞棱现象。低温还可能使混凝土边角受冻,进一步加剧飞棱的风险。
3. 拆模保护不当
拆模时,若边角受到外力撞击或保护不当,棱角容易被碰掉。例如,拆模时用力过猛或过急,或者在吊运模板过程中撞击棱角,都可能造成飞棱。
4. 模板隔离剂问题
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与模板粘结过紧,拆模时容易拉裂边角。隔离剂的使用旨在减少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擦,防止拆模时损伤边角。
5.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

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配比不合理,如水泥用量过多或水灰比过小,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容易产生裂缝和飞棱。
6. 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中的某些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如砂子过多、水分过大、集料不匀等,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从而增加飞棱的风险。
7. 设计因素
楼板的厚度是直接影响其承重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设计师在设计楼板时厚度考虑不足,会导致楼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下沉、抬未等问题,进而引发飞棱现象。
8. 基础处理不当
楼面的基础是整座楼房的基础,如果土壤基础没有做好,会导致楼面的承重能力不足。在使用过程中,这种不足可能表现为楼面边角处的混凝土飞棱。
9. 浇筑方式问题
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浇筑过程中出现浇筑高度不均匀、浇筑速度过快或过慢等问题,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压力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棱形裂缝和飞棱。
10. 养护不足
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如果养护不足,混凝土表面容易干燥过快,引起表面龟裂甚至底层拉伸破坏,最终导致飞棱现象。
11. 施工操作不规范
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如振捣不严、倾落高度过大等,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从而增加飞棱的风险。
12. 模板拆除过早
模板拆除过早,混凝土的强度尚未达到要求,此时拆模容易导致混凝土边角受损,出现飞棱现象。
13. 模板支撑不稳
模板支撑体系不牢固可靠,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容易走动和移位,这会导致混凝土边角受力不均,增加飞棱的风险。
14. 运输过程中的碰撞
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若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混凝土边角容易受到碰撞而损伤,进而引发飞棱现象。
15. 养护人员踩踏
在养护浇水混凝土时,养护人员在混凝土边缘踩踏也可能引起掉角,这是导致飞棱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混凝土飞棱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模板处理、施工环境、材料质量、设计因素、浇筑方式、养护措施等多个方面。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混凝土飞棱的发生,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监控、规范施工方式、合理设计楼板厚度和基础处理,并注重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质量意识也是预防混凝土飞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