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表面泛白,俗称泛碱或起霜,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性,还可能对其耐久性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1. 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通过优质的配合比设计,减少混凝土中碱—盐类物质的含量,可以有效降低泛白现象的发生。例如,选用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低的低碱水泥,严格控制砂、石质量,减少可溶性盐含量,以及使用自然水进行混凝土搅拌,避免使用污染水源。
2. 改善混凝土工艺性能
使用优质合格级配良好的砂石料,设计较低的坍落度,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和水胶比,以及胶凝材料用量,这些措施都能减少混凝土中碱—盐含量,从而减轻泛白现象。
3.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包括拌合工艺、现场操作工艺、捣固工艺等。确保混凝土拌合均匀,分层浇筑,捣固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整体性。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加强抹面,以提高表层抗渗性,也是预防泛白的关键。
4. 完善养护措施
使用清洁干净的养护水,及时包裹覆盖并养护,以减少早期收缩和提高早期抗裂性能。恒湿的养护环境能减弱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湿度变化梯度,从而减弱碱性物质和盐类离子向外表面渗透转移的速度。
5. 使用外加剂
掺入外加剂可以降低水灰比,减少多余水,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外加剂中的引气组份可以改善和易性,防止泌水和沉降,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6. 增加空气含水量
通过增加混凝土周围的空气含水量,可以减慢干燥蒸发速度,使氢氧化钙在未到达混凝土表面前就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在内部生成碳酸钙,从而减少泛白现象。
7. 表面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泛白的表面,可以使用酸洗法或压力喷砂法进行处理,以去除泛白层。也可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憎水化处理,形成一层憎水膜,降低吸水性,防止泛白现象的发生。
8. 延长养护时间
在浇筑结构强度未完全达到干燥前,不应过早停止养护和覆盖。一般施工后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以确保混凝土充分硬化,减少泛白现象。
9. 控制水灰比
水灰比越大,混凝土泌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泛白现象越严重。在满足施工操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拌和用水量,降低水灰比。
10. 掺加活性硅质掺合料
在配制混凝土时,适量掺加一些活性硅质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这些掺合料可以与水泥水化产生的氢氧化钙发生二次反应,降低混凝土中的游离碱含量,从而减少泛白现象。
11. 使用防水涂料
对于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的工程,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喷一层透明的防水涂料。这种涂料能将混凝土表面的孔隙填充密实,达到防渗透的目的,从而减轻泛白现象。
12. 改善混凝土渗透性
通过掺入外加剂、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这可以减少外部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泛白现象的发生。
13. 合理选择磨片
在对混凝土进行打磨处理时,应合理选择磨片型号和打磨工艺。每打磨一种型号的磨片后,都要将污水泥浆吸干净,再换下一种型号的磨片打磨。这样可以确保打磨效果均匀,减少泛白现象的发生。
14. 控制外加剂掺量
外加剂掺量过大也可能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泌水,从而加重泛白现象。在使用外加剂时,应严格控制掺量,避免过量使用。
15. 考虑环境因素
气候条件、施工工艺、硫酸盐含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混凝土表面泛白现象的发生。在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在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下施工时,应加强养护措施;在工业区、海滨地区等硫酸盐含量较高的环境中施工时,应选用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较好的水泥和掺合料。
针对混凝土表面泛白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改善混凝土工艺性能、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完善养护措施、使用外加剂、增加空气含水量、表面处理、延长养护时间、控制水灰比、掺加活性硅质掺合料、使用防水涂料、改善混凝土渗透性、合理选择磨片、控制外加剂掺量以及考虑环境因素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防治混凝土表面泛白现象,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