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凝土工程中,沙子作为重要的细骨料,其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混凝土对沙子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1. 杂质含量
混凝土用砂中不应含有可引起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异常的杂质,这些杂质可能包括泥土、树根、草根、烂泥、塑料袋等,它们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2. 环保和安全标准
用矿山尾矿、工业废渣生产的砂、石应符合环保和安全的相关标准规范,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碱-碳酸盐反应
当砂、石存在潜在碱-碳酸盐反应危害时,不宜用作混凝土骨料。这种反应可能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开裂,严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安全。
4. 放射性核素限量
砂、石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以确保混凝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5. 细度模数
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采用Ⅱ区砂。细度模数的选择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6. 颗粒级配
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相关规定,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600μm方筛孔的累计筛余量进行划分。合理的颗粒级配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
7. 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但强度等级不超过C25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过高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8. 坚固性
砂的坚固性应采用硫酸钠溶液检验,其质量损失应符合相关规定。坚固性差的砂在混凝土搅拌和硬化过程中易破碎,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9. 有害物质含量
当砂中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时,其含量应符合相关规定。这些有害物质的存在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10. 碱活性检验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用砂,应采用快速砂浆棒法、砂浆长度法或混凝土棱柱体法进行碱活性检验。经碱活性试验判断为有潜在碱-硅酸反应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超过3kg/m³,或采用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有效措施。
11. 氯离子含量
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氯离子含量过高会导致钢筋锈蚀,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12. 贝壳含量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但强度等级不超过C25的混凝土用砂,其贝壳含量不应大于5%。贝壳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3. 密度要求
砂表观密度应不小于2500kg/m³,堆积密度应不小于1400kg/m³,堆积密度空隙率应不大于45%。这些密度要求有助于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14. 吸水率
吸水率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砂的吸水率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工作性变差,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5. 砂率的选择
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的重要参数,其选择直接决定砂石比例的大小,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硬化强度及耐久性。砂率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原材料的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特点及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
混凝土对沙子的规定涵盖了多个方面,从杂质含量、环保和安全标准到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工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