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的复杂过程中,测温作为一项关键监控手段,其实施与否直接关乎工程质量与安全。并非所有时刻都需进行测温,合理把握测温时机同样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测温的“非必要”时刻,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1. 初始搅拌阶段
在混凝土材料初步混合搅拌时,由于各组分尚未充分反应,温度分布较为均匀,且此阶段主要关注的是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工作性,因此通常无需进行测温。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配合比、控制搅拌时间等手段确保混凝土质量。
2. 浇筑即刻
混凝土浇筑瞬间,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其内部温度因快速传递而趋于一致。浇筑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混凝土连续、均匀地填入模板,避免产生空洞或分层,故此时测温并非首要任务。
3. 低温环境静置

当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静置且未采取特殊保温措施时,由于其内外温差小,温度变化缓慢,测温频率可适当降低。但需注意,一旦环境温度骤变或采取保温措施后,应恢复定期测温以监测温度变化。
4. 硬化初期稳定期
混凝土硬化初期,若其内部温度已趋于稳定,且外部环境条件(如气温、风速)变化不大,测温频率可适当减少。此阶段应更多关注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表面裂缝情况。
5. 夜间或阴天
在夜间或阴天等自然光照较弱、气温变化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速度减慢,测温频次可适当调整。但需注意,若遇降雨等可能导致温度骤变的情况,仍需加强测温。
6. 模板拆除前
模板拆除前,由于模板对混凝土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且拆除过程中可能引发温度波动,因此在此之前无需频繁测温。但拆除前应进行一次全面测温,以确保混凝土内部温度已降至安全范围。
7. 养护后期稳定阶段
当混凝土进入养护后期,且其内部温度及外部环境均保持稳定时,测温可逐步停止。混凝土的性能已基本稳定,测温不再作为日常监控的主要手段。
8. 特殊材料或工艺
对于采用特殊材料(如自密实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或特殊施工工艺(如预应力张拉后)的混凝土,其测温需求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材料特性和工艺要求决定是否测温及测温频率。
混凝土测温虽重要,但并非所有时刻都需进行。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测温时机,既能有效监控混凝土的质量与安全,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测温策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