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板坏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腐蚀:
酸碱侵蚀: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会使混凝土出现龟裂、脱落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混凝土失去承重能力。
盐类结晶:混凝土中的气孔和微小裂缝会导致水分渗透,水分中的盐类会在混凝土中形成结晶,进一步加剧混凝土的腐蚀和破坏。
碳化现象:混凝土是一种碱性材料,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不断渗透会使混凝土的pH值逐渐下降,导致钢筋钝化膜失效,产生钢筋锈蚀,同时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成分反应产生不可溶性盐,使混凝土体积膨胀,造成破坏。
氯离子腐蚀:氯离子具有极强的去钝化能力,能降低钢筋表面的pH值,使钝化膜失效,加速钢筋锈蚀。氯离子还能在混凝土中形成含大量结晶水的晶体,导致混凝土结晶膨胀,造成严重破坏。
2. 物理作用:
冻融循环:混凝土是多孔隙结构,在循环的冻融作用下易于损坏。过冷的水迁移引起的水压力及水结冰的体积膨胀会对混凝土孔壁产生拉应力,造成内部开裂。
温度变化:混凝土的膨胀系数和收缩系数与温度变化密切相关,温度变化会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导致龟裂和破坏。
磨损破坏:如路面、水工结构等受到车辆、行人及水流夹带泥沙的磨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磨损破坏。
3. 施工与养护因素:
施工环境:施工环境的不良影响,如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压实不足等,都可能影响混凝土板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混合料拌合和运输: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匀或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混凝土板的质量下降。
养护不足:混凝土施工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在最初阶段能够得到充分的强度发展。养护不足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易于损坏。
混凝土板的坏死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化学腐蚀、物理作用以及施工与养护因素等。为了预防混凝土板的坏死,需要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加强养护措施,并针对具体的腐蚀和破坏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