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混凝土的配制与使用过程中,了解哪些材料或做法不适宜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建筑质量,还直接影响到安全与耐久性。以下,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混凝土配制中的“不可为”。
1. 禁用海水拌合
混凝土拌合时,应避免使用海水,因为海水中的盐分(尤其是氯离子)会加速钢筋锈蚀,严重影响结构安全。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海水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其使用寿命会大幅缩短。
2. 避免高碱性添加剂
某些高碱性添加剂虽能提升混凝土初期性能,但长期而言,它们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碱骨料反应,引起体积膨胀、裂缝等问题。选择添加剂时需谨慎,确保其与混凝土其他成分相容。
3. 不宜过量使用减水剂
减水剂虽能提高混凝土流动性,但过量使用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增加泌水风险,甚至导致混凝土离析。正确的使用量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4. 禁止使用污染水源
拌合混凝土的水应清洁无杂质,含油、酸、碱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水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性能。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均不得用于混凝土拌合。
5. 忌用不合格骨料
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劣质、风化、含泥量高的骨料应被严格排除在外。
6. 避免高温浇筑
高温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易导致混凝土快速失水,产生干缩裂缝。应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冷水拌合、覆盖保湿等,确保浇筑质量。
7. 不宜过早拆模
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前过早拆模,易导致结构变形、裂缝。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发展情况,合理安排拆模时间。
8. 禁用不合格外加剂
外加剂虽能改善混凝土性能,但不合格产品可能含有有害成分,损害混凝土质量。选择时应查验产品合格证明,确保安全可靠。
9. 避免冻融循环影响
在寒冷地区,混凝土易受冻融循环影响而破坏。应采取有效措施,如使用抗冻融外加剂、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等,增强混凝土抗冻性。
10. 不宜忽视养护
养护是混凝土强度发展与耐久性提升的关键环节。忽视养护或养护不当,将严重影响混凝土性能。应制定科学养护方案,确保混凝土得到充分水化。
混凝土配制与使用过程中的“不可为”涉及多个方面,从原材料选择到施工过程管理,均需严格把控。只有遵循科学原则,避免上述不当做法,才能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耐久与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