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打混凝土开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成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设计、材料、施工和环境等。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一问题的原因。
1. 荷载效应
荷载效应,如弯矩、剪力、扭矩及拉力等,是导致钢构打混凝土开裂的直接原因之一。当这些荷载作用于结构上时,会产生应力,若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便会导致裂缝的产生。裂缝的宽度通常与穿越裂缝的钢筋应力成正比,钢筋应力越大,裂缝宽度也越大。
2. 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
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也是导致开裂的重要因素。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均可能产生裂缝。例如,梁、板与刚度较大的构件相连时,会产生外部约束,导致混凝土受拉开裂。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尤为常见,特别是在新老混凝土叠合面处,由于新浇注混凝土的水化热与已经冷却的老混凝土构件的温差,容易产生裂缝。
3. 钢筋锈蚀
钢筋锈蚀同样会导致混凝土开裂。保护层混凝土的碳化或冬季施工中掺氯盐过多,均可能引发钢筋锈蚀。锈蚀产生的体积膨胀会对外围混凝土产生拉应力,进而引起纵向裂缝。
4. 材料因素
材料的选择和质量对混凝土开裂也有显著影响。水泥品种及质量、砂石含泥量、外加剂的使用等,均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例如,硅酸盐水泥及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较高,易导致大体量现浇混凝土结构开裂;而火山灰水泥及快硬水泥干缩性大,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易于裂缝。
5.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等工序中的任何不当操作,都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模板构造不当、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证层不合适、浇筑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也可能引起裂缝。
6.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质量对裂缝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混凝土早期硬化阶段,如干燥过快,则会产生收缩裂缝。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散发的热量,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也会因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7.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施工,更容易引发裂缝。钢筋混凝土构件受酸性、盐类介质腐蚀,也容易使混凝土里的钢筋生锈,进而促使混凝土保护层开裂。
8. 设计因素
设计结构采用安全储备偏小、不做挠度及裂缝验算、结构体系变化显著等设计缺陷,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结构构件配筋不合理、设计中刚度不足等,也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在薄弱处产生各种受力裂缝。
9. 地基变形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导致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基变形产生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10. 施工控制不严
施工过程中的超载堆荷、过早拆模等行为,也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这些行为增加了混凝土结构的应力,超过了其承受能力,从而引发裂缝。
11. 微观裂缝的存在
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非均匀复合材料,在硬化过程中,内部会产生粘着细微裂缝。这些微观裂缝虽然一般情况下不贯通,但在外部荷载或内部应力作用下,可能会相互贯通,形成宏观裂缝。
12. 温度裂缝
周围环境的温度过高或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的大量热量,都可能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这种裂缝通常与构件表面呈相互垂直的状态。
13. 钢筋与混凝土的变形差异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使用过程中,钢筋和混凝土一起承受荷载,但两者的弹性模量不同,导致变形不同。如果混凝土承受的拉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细微裂缝会相互贯通,形成宏观裂缝。
14. 构件的受力状态
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状态复杂,包括拉伸、压缩、扭转、剪切、弯曲等。不同的受力状态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裂缝产生。例如,中心受拉构件垂直于受力钢筋纵向出现裂缝;受扭转构件在构件腹部出现多条45°方向斜裂缝等。
15. 构件的腐蚀与剥落
钢筋混凝土构件受酸性、盐类介质腐蚀后,钢筋容易生锈,促使混凝土保护层纵向开裂甚至大面积剥落。这种腐蚀作用会严重削弱构件的承载能力,导致结构安全隐患。
钢构打混凝土开裂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荷载效应、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钢筋锈蚀、材料因素、施工工艺、混凝土养护、环境因素、设计因素、地基变形、施工控制不严、微观裂缝的存在、温度裂缝、钢筋与混凝土的变形差异、构件的受力状态以及构件的腐蚀与剥落等。在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