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中,打混凝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步骤,这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多种病态现象,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病态及其成因与应对措施。
1. 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在搅拌、运输或浇筑过程中,若出现粗细骨料分离,即称为离析。这会导致混凝土均匀性下降,影响强度。离析多因搅拌不充分、运输颠簸或浇筑不当引起。为预防此病态,应确保搅拌时间足够,运输过程平稳,并采用合适的浇筑方法。
2. 泌水现象
泌水是指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浇筑后逐渐上浮至表面,形成水膜。这不仅影响混凝土外观,还可能降低其耐久性。泌水现象通常与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质量及振捣方式有关。调整配合比、选用优质材料并合理振捣,可有效减少泌水。
3. 气泡过多
混凝土中气泡过多会降低其密实度,进而影响强度。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搅拌时带入空气、模板不严密等。为减少气泡,应优化搅拌工艺,确保模板密封性,并在浇筑后进行适当振捣。
4. 裂缝产生
裂缝是混凝土常见的病态之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温度应力、干缩、地基变形等。裂缝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危及结构安全。预防裂缝需从设计、材料、施工等多方面入手,如合理设置伸缩缝、选用低收缩混凝土、加强施工监控等。
5. 强度不足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是严重的质量问题,可能由配合比不当、原材料质量差、养护不到位等引起。提高混凝土强度需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并加强后期养护。
6. 表面起砂
混凝土表面起砂是指其表层砂浆脱落,露出粗骨料。这主要由振捣过度、水灰比过大或养护不良引起。预防起砂应控制振捣力度,调整水灰比,并加强早期养护。
7. 冻融破坏
在寒冷地区,混凝土易受冻融循环影响而破坏。这主要因为混凝土内部孔隙水在冻结时膨胀,导致结构损伤。提高混凝土抗冻性需选用耐寒材料,优化配合比,并加强表面防护。
8. 钢筋锈蚀
混凝土中的钢筋若保护不当,易发生锈蚀,进而影响结构安全。钢筋锈蚀多因混凝土密实度不足、保护层厚度不够或环境恶劣引起。预防钢筋锈蚀需加强混凝土密实度,确保保护层厚度,并采取防腐措施。
9. 化学侵蚀
混凝土还可能受到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导致结构损伤。这要求在施工时选用耐腐蚀材料,优化配合比,并加强后期维护。
打混凝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态多种多样,且成因复杂。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需从设计、材料、施工及后期维护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